近日,由中国标准化协会(CAS)批准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体验评价方法》(标准编号:T/CAS 1087—2025)团体标准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个聚焦电动汽车车端充电体验评价方法的综合性评价标准,该标准由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联合牵头,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中国第一汽车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主流车企及权威机构共同制定,填补了行业在车端充电体验评价领域的标准空白,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1076.8万辆,渗透率已达46.8%。用户续航焦虑逐步缓解的同时,充电安全、便捷性、舒适度及智能化水平等“补能焦虑”成为影响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
在此背景下,《电动汽车充电体验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应运而生。标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从充电安全、便捷、舒适、智能四大维度构建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涵盖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通过量化评估车载充电系统及相关零部件的综合表现,为车企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提供科学依据。
1.充电安全:筑牢用户体验基石
安全是充电体验的核心前提。本标准严格对标GB/T 43332-2023等国家标准,从人员触电防护、热事故防护、对外放电安全等方面设置“一票否决”项,鼓励车企超越国标要求,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2.充电便捷:让充电更高效
为解决用户找桩难、操作繁琐等痛点,本标准提出了“找桩精准性”“充电启停触发方式”等指标,同时量化充电启停时长、直流快充速度等关键参数,引导车企提升全场景充电效率,让用户充电更便捷、更高效。
3.充电舒适:细节处彰显人性化
标准采用“客观测试[+]主观评价”结合方法,从充电插座位置设计、插拔枪力度、照明灯舒适度等微观体验入手,邀请不同用户群体参与实测,推动车企在“人机工程”设计上精益求精。
4.充电智能:科技赋能未来出行
面向智能化趋势,本标准重点评价充电剩余时间精准性、预约充电等指标,并鼓励V2L/V2G/V2V放电、无线充电等前沿功能,通过“智能交互[+]智能服务”双轮驱动,提升用户科技体验,引领未来智能出行。
《电动汽车充电体验评价方法》团体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充电行业从“设施扩张”迈向“体验升级”新阶段。未来,该标准将广泛应用于车企自我评价、第三方认证及用户选购参考,通过“以评促改”推动充电技术迭代,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