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QI动态
binner
NQI动态

产教融合培育标准化人才金秋结硕果——中兴通讯-西电“专业[+]标准化教育融合”课程引报课热潮

发布者:admin   点击数:12   发布时间:2025-11-04  
摘要:今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阶梯教室里,坐满了166名上课的学生,这门课程就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通讯)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指导下,依托产教融合,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打造的“专业[+]标准化教育”融合课程:《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化》。迄今为止,中兴通讯和西电已先后开展5门“专业[+]标准化教育融合”课程,覆盖了西电西安本部近5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后续还将进一步向西电广州研究院推广。

2021年10月,《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在关于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中提到将标准化纳入普通高等教育。《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进一步明确加强标准化普通高等教育的行动方案,即 “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强化标准化相关专业建设,完善标准化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专业与标准化教育融合课程体系,促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推行“专业[+]标准化教育”的融合教育,培育专业与标准化教育融合试点”

当前我国在信息通信标准化人才培养中存在以下痛点:(1)产学脱节:高校课程体系滞后于产业对标准化技术的需求,缺乏体系化的标准化知识,更为严峻的是,标准化知识教学多局限于理论讲授,缺乏真实场景下的标准提案撰写、标准推进等实践环节;(2)能力断层:信息通信标准化人才需具备“技术深度[+]规则高度[+]国际广度”的复合能力,但现行培养体系存在显著能力鸿沟,目前缺乏标准制定、技术提案撰写、国际组织协作等核心能力的教学;除此以外,标准化人员所需具备的“软实力”,比如标准提案中技术与商业价值的平衡方法、国际会议谈判技巧、跨文化沟通机制等等,更是无门可入;(3)资源分散:企业技术资源、实践经验与高校教育资源未形成协同共享机制,进而造成严重的资源错配与浪费。“专业[+]标准化教育”的融合教育这一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信息通信标准化人才培养中的痛点。 

中兴通讯是国内最早开始信息通信领域标准化工作的企业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领先的标准化领军企业。作为全球5G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主要贡献者和参与者,中兴通讯是数百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产业联盟、科学协会和开源社区的成员,累计提交标准化提案和研究论文超10万篇,担任了150多个主席和报告人职务,取得了400多个国际标准编辑者席位和起草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学校,1998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2022年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是以现代电子信息、通信理论与前沿技术为主导方向,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针对上述培养痛点,遵循“专业[+]标准化教育”的融合教育模式,基于“理论筑基-案例强化-实战提升”构建阶梯式课程体系,打造《新一代信息通信标准化技术》课程:

● 理论筑基阶段聚焦标准化基础知识、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生态、3GPP协议架构、5G/6G关键技术,构建学生对标准化、移动通信标准技术的认知。

● 案例强化阶段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库(如中兴通讯专利布局、标准推进等实例),区分标准化工作不同场景,掌握标准化的常用工作方法,比如,标准如何赋能行业、核心技术方案推进标准背后的技术逻辑以及标准化思路等,从标准实务、标准治理两个维度构建学生对标准化工作的认知,将多年工作标准化工作经验提炼方法论进行教学并启发学生自我精进相关“软实力”。

● 实战提升阶段,通过模拟标准化议题研究等任务,培养学生从标准研究、提案撰写、标准推进、标准制定等全流程的标准化工作能力,提升学生对通信前沿技术的认识、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中兴通讯和西电“强强联合,产教融合”,聚焦各自的优势领域,是行之有效的对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有效创新尝试,为培养一批“精专业、懂标准”的国际化标准科研人才点燃了星星之火,随着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期待能从 “点燃星火” 迈向 “形成燎原之势”,不仅培养出数量充足的国际化标准科研人才,更能构建起标准化人才梯队建设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 “为行业输送顶尖标准人才、为国家标准化战略“中国标准引领世界”提供核心支撑。 

该课程目前已同步落地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信息通信领域顶尖高校,累积授课300[+]学时,清华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也已加入合作计划。该课程的成功是“专业[+]标准化教育”融合模式落地路径的探索、可实现性的有效验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