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期间,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论坛成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司长肖寒,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出席会议并致辞。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曹诚焕、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副局长Bilel Jamoussi做了主旨分享。
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标准化国际合作,为智能体协议的全球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期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产业各方重磅发布《智能体协议共建共享联合倡议》,主张通过凝聚共识,先行探索,通过标准化引领智能体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开放共享,开源共建,以开放许可及开源模式发布智能体协议产品,让更多开发者和企业受益;合作共赢,共育生态,促进产学研用各方共同推动智能体互联总体框架标准持续迭代完善,加快落地应用。
这一倡议是产业各方合作的结果。
7月18日,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SAC/TC 28/SC 42)组织智能体工作推进会,系统介绍今年以来智能体标准工作情况。会议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科技发展处处长王正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北京邮电大学、蚂蚁集团、华为、小米、阿里云、腾讯、百度、OPPO、维沃、荣耀、中移互联网、中国电信研究院、中国联通数智公司、金山办公、快手、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深信服、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ANP开源社区,以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二十余家产学研用单位代表参会。
倡议的背后,标准化工作正同步开展。
全国信标委秘书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范科峰指出:“智能体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化融合的重要引擎,其开发部署效率是技术落地的决定性因素。”
基于此,电子标准院系统布局构建国产化智能体标准体系、研制配套开发测试工具、推动协议开源共建、打造应用示范、强化国际合作等工作,凝聚产学研用多元合力,加快推动智能体协议、智能体关键技术和产品标准化工作,促进智能体互联互通和健康有序发展,支撑数智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目前,标准化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人工智能 智能体互联 第1部分:总体架构》(计划号:20254281-Z-469)已经正式下达计划,身份码定义、身份管理、发现机制、交互模式、能力描述、工具调用等6部分标准已经开展研制,将于近期公布。系列标准提出了具有技术前瞻性的智能体协议总体框架标准,按照层次化、模块化思路给出智能体互联功能实现的基础规则和要求,支持海量智能体统一纳管和高效联通,并支持对MCP、A2A协议兼容。
中国方案将为智能体产业锚定新航标。
电子标准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指导下,依托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充分用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等渠道,加速标准研制进程。同时,将根据标准应用验证情况进行迭代完善,持续做优做强系列标准,同步启动相关行业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工作。
展望未来,这套由中国产业界共同探索、凝聚共识的智能体协议标准路径,将为国内智能体产业的互联互通、协同创新架桥铺路,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更将通过开放共享的开源生态,为全球智能体技术演进与治理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引领智能体产业驶向更加开放、协作、共赢的新蓝海。